問題1: 家人說有些媽媽在運動過後就發生流產或早產,真的嗎?
其實即使在沒有外在因素下,早期懷孕約有20-25%機會流產,而早產則有1-2%。大量的醫學臨床實證研究,已證實適量的運動,並不會增加早產和流產的機會。相反,有規律運動的媽媽更有助減低出現或控制懷孕併發症,例如妊娠糖尿病等。
問題2: 懷孕後做運動會影響胎兒嗎? 我應該繼續做運動嗎還是應該儘量不走動?
這是經常在診所遇到的問題,尤其是家中長輩都會叫她多臥床休息,儘量都不要走動。不過,研究顯示,適量的運動有助媽媽和寶寶健康,美國婦產科學會和英國皇家婦產科學會均建議,孕婦應在懷孕期間每星期做4至5次輕至中度運動,每次30分鐘。
問題3: 怎樣才算適合孕婦,輕度至中度的運動呢?
首先,要知道孕婦運動的大原則,運動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與身體的新陳代謝,減少懷孕期因為需氧量增加而引起的疲倦感與呼吸不順、容易氣喘等現象。因此,沒有必要進行過於劇烈的運動,或不帶氧運動,會令到身體含氧量降低,和增加身體乳酸積聚,有機會影響BB宮內發育。
要自己運動沒有過於劇烈,主要有幾種方法:
- 如你有運動型手錶監測自己的心跳,應讓心跳維持在每分鐘125-130下 以下
- STRESS TEST: 即使在運動期間,你應該仍然能可以維持說出完整句子
- 雖然你的呼吸會開始急促,但你不應有呼吸困難或閉氣的感覺
- 在你運動後的約十分鐘後才開始出汗
問題4: 我一向都有做運動的習慣,有甚麼情況我需要停止嗎?
一般而言,假如出現流血,肚痛或覺得寶寶的喐動較平常少,就應該立刻停止運動,並儘快向妳的的產科醫生求醫。有關出血的成因及處理,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當然,你亦應該需要定期複診,去確保你的懷孕正常。假如你有出現以下懷孕併發症,則只適合做輕度的運動或需要臥床休息:
- 嚴重胎盤前置
- 子宮頸長度過短
- 作早產現象
- 羊胎水過多
- 胎盤功能不良/嬰兒宮內發育不良
- 妊娠毒血症或高血壓,等等。
問題5: 有哪些類型運動孕婦需要避免?
除了以上提到的高帶氧運動外,孕婦一般以應該避免以下的運動:
容易跌倒的運動
懷孕後,寶寶及子宮會影響你的重心和平衡,因此在中期懷孕後應避免體操、溜冰、滑雪或踩滑板和單車等依靠重心的運動
有機會猛烈撞擊的接觸運動
例如足球、籃球、手球、網球等
高山和深海運動
懷孕後應避免到高於海拔6000尺的地方 (一般在香港行山郊遊是沒問題的)。另一方面,水肺潛水也會為寶寶帶來減壓病的危險
問題6: 醫生,在進行懷孕運動時有甚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由少做起,慢慢增加運動量
你的身體肌肉和踀腱都在適應懷孕後荷爾蒙的變化,即使本身經常運動的媽媽都較以往容易肌肉疲累。因此,進行懷孕運動時不應操之過急以致身體受傷;當然運動前先進行拉筋熱身也是十分重要的。
注意補充水分
懷孕後,一般更容易出汗脫水,而脫水亦會增加血管栓塞的風險。因此懷孕媽媽應該在運動前後補充足夠的水分。戶外運動有助增加媽媽製造維他命D;不過也要視乎天氣,假如天氣酷熱,媽媽應該避免進行戶外運動。
合適的衣物和運動鞋
懷孕時進行運動特別考驗平衡力,因此合身的衣物十分重要。後期懷孕(24周後),或許會因為腳腫而導致原來的運動鞋穿不合身;假如找不到合身的鞋,就應避免進行懷孕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