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8 2 月, 2023
  • Login
媽媽醫訊
  • 主頁
  • 懷孕醫識
  • 孕前準備
  • 母乳餵哺
  • 產後護理
  • 營養補給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媽媽醫訊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懷孕醫識

【醫生分享】剛得知有雙胞胎,妳需要知道的事

尹昊恩醫生 by 尹昊恩醫生
2021-03-30
in 懷孕醫識
0
0
SHARES
1.3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無論你的懷孕是不是計劃之內,雙胞胎的來臨絕對會令你感到意外。根據統計,自然懷孕大概有八十分之一出現多胎妊娠,而體外人工受孕(IVF)出現的比例會更高。

只要多了解,其實都不是如想像中可怕。以下列舉了一些妳需要知道的資訊

雙胞胎有哪些不同類型?

雙胞胎共分為三種不同類型

  1. 雙絨毛膜雙羊膜型(DCDA)
    如果兩個卵子受精,或者一個卵子在受精後很快分裂,每個嬰兒都有自己的胎盤(DC)、和都擁有各自稱為「絨毛膜」的胎盤外膜和羊膜水囊 (DA)
  2. 單絨毛膜雙羊膜型(MCDA)
    如果受精卵稍遲分裂,則嬰兒會共用同一個胎盤和絨毛膜(MC),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羊膜水囊(DA)。
  3. 單絨毛膜單羊膜(MCMA)
    受精卵在後來分裂,但嬰兒共用同一個胎盤和絨毛膜(MC),並在同一個羊膜水囊內(MA)。這是一種較為罕見的情況,會有額外的風險。

基於這三種不同的類型,早期的超聲波檢查有助於發現雙胞胎的「絨毛膜性」,即是確認妳的嬰兒是否共用同一個胎盤。這個檢測十分重要,因為共用胎盤的嬰兒發生併發症的風險更高。

所有的雙胞胎的遺傳基因都是一模一樣的嗎?

  • 如果妳的嬰兒共用相同的胎盤(MCDA或MCMA),他們會是同卵雙胞胎(或稱為單卵雙胞胎),意思是在懷孕很早期由由同一胚胎分裂出來。因此MCDA和MCMA雙胞胎的遺傳基因是一模一樣的。
  • 「雙絨毛膜」(DCDA)的嬰兒,意思即是話雙胞胎有各自的胎囊和自己獨立的胎盤供血,他們也有三分之一機會是由同一胚胎分裂出來的單卵雙胞胎,遺傳基因也是一模一樣;另外的三分之二是異卵雙胞胎(或稱為雙卵雙胞胎), 意思是他們分別由兩顆不同的胚胎形成, 因此他們的遺傳基因就會不同。在超聲波檢查,我們只能分辨雙胞胎的「絨毛膜性」,因此如雙胞胎是DCDA, 除非發現雙胞胎的性別不同,否則是不能單靠超聲波分辨究竟是同卵雙胞胎還是雙卵雙胞胎。

多胎懷孕會為媽媽帶來額外的風險嗎?

大多數有多胎妊娠的媽媽都有健康的懷孕過程。不過,也有可能出現一些輕微問題或併發症,例如:

  1. 較為常見而輕微的情況,包括晨吐、燒心、靜脈曲張、腰酸背痛、腿腫脹,一般而言不會構成長遠問題
  2. 在分娩後,多胎妊娠的媽媽出血較正常多
  3. 由於發育中的寶寶們會消耗額外的鐵質,因此較容出現貧血的情況
  4. 較為常見而需要特別正視的併發症
    妊娠毒血症-一種會導致尿液中蛋白質升高和血壓升高的疾病
    妊娠糖尿病-身體分泌一些抗衡胰島素的荷爾蒙,令胰島素的功能降低,以致身體無法把糖份轉化成能量,導致血糖上升,造成妊娠性糖尿。
    (延伸閱讀-家計會有關妊娠糖尿病的資訊)

那麼,對寶寶呢? 會有額外的風險嗎?

無可避免地,雙胞胎都會對寶寶構成一定程度的風險;不過,在專業的醫療團隊幫助下,一般都能將風險減至最低。而寶寶有機會出現以下情況

  1. 早產
    大約有60%的雙胞胎會在懷孕37週之前自然出生。早於懷孕37週出生的嬰兒出現問題的風險會增加,尤其是在呼吸、進食和感染方面。嬰兒越早出生,這種情況就越可能發生。他們可能需要在新生兒科中得到特別照顧。(延伸閱讀-了解更多有關未足月穿羊水的資訊)
  2. 較小的嬰兒
    2個嬰兒共用的胎盤或會比1個嬰兒的胎盤運作較為遜色。因此,子宮中的嬰兒成長可能會存在問題
  3. 雙胞胎輸血綜合症(TTTS)
    這個是MCDA和MDMA雙胞胎獨有的額外風險,需要產前檢查 切跟進。共用胎盤(單羊毛膜妊娠)的雙胞胎也共享血液供應。在大約10至15%的單絨毛膜雙胎妊娠中,血液流動可能不平衡;導致一個嬰兒血液過少而血壓低、而另一個嬰兒則血液過多而血壓高。我們將其稱為雙胞胎輸血綜合症(TTTS)。共用同一胎盤的雙胞胎需要經常進行掃描。如情況輕微可能只需觀察,但如果是嚴重的情況下,由於血液流動的不平衡,妳和寶寶將要接受治療。

總而言之,由於以上對寶寶及媽媽的額外狀況,多胎妊娠的媽媽需要額外的產前檢查和超聲波掃描以監測嬰兒及盡可能降低妳和寶寶所面對的風險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會探討在雙胞胎的懷孕期間及生產過程中妳需要特別注意的事。

分享此文:

  • Twitter
  • Facebook

請按讚:

喜歡 正在載入...
Tags: 雙胞胎風險胎盤早產尹昊恩尹昊恩醫生
Previous Post

【醫生分享】未足月前穿羊水的5大須知

Next Post

【醫生分享】第一周餵哺母乳的八個重要貼士

尹昊恩醫生

尹昊恩醫生

婦產科專科醫生 香港大學榮譽臨床助理教授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榮譽副顧問醫生 香港婦產科醫學院院士 FHKCOG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MBBS(HKU) 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院院士 MRCOG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婦產科)FHKAM(O&G) 新南威爾斯大學 生殖醫學碩士 MRMed(UNSW)

Related Posts

【醫生分享】怎樣分辨正常懷孕分泌物與念珠菌感染
孕前準備

【醫生分享】怎樣分辨正常懷孕分泌物與念珠菌感染

2021-08-06
【牙醫分享】孕婦經常問牙醫的8個問題!
懷孕醫識

【牙醫分享】孕婦經常問牙醫的8個問題!

2021-08-02
【麻醉科醫生分享】無痛分娩依然會痛?對寶寶有副作用嗎?
懷孕醫識

【麻醉科醫生分享】無痛分娩依然會痛?對寶寶有副作用嗎?

2021-08-03
【醫生分享】懷疑臍帶繞頸? 立即了解風險及下一步行動
懷孕醫識

【醫生分享】懷疑臍帶繞頸? 立即了解風險及下一步行動

2021-06-29
【醫生分享】雪卵前必讀-需要多少粒? 成功率有多高?
孕前準備

【醫生分享】雪卵前必讀-需要多少粒? 成功率有多高?

2021-06-28
【醫生分享】客觀數據解答懷孕與新冠疫苗的101問
懷孕醫識

【醫生分享】客觀數據解答懷孕與新冠疫苗的101問

2021-08-04
Next Post
Breastfeeding 01

【醫生分享】第一周餵哺母乳的八個重要貼士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文章分類

  • 營養補給
  • 孕前準備
  • 懷孕醫識
  • 母乳餵哺
  • 產後護理
媽媽醫訊

為媽媽提供專業的醫學資訊

Follow Us

本網資訊

  • 關於我們
  • 免責聲明

Recent Posts

  • 【醫生分享】孕婦補充品如何選擇?服用前必讀4大原則! 2021-08-23
  • 【醫生分享】懷孕飲食及營養詳解—維他命D 2021-08-15
  • 【醫生分享】怎樣分辨正常懷孕分泌物與念珠菌感染 2021-08-06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懷孕醫識
  • 孕前準備
  • 母乳餵哺
  • 產後護理
  • 營養補給
  • 關於我們

Copyright © 2020 MedicmamaHK. All rights reserved.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載入迴響中...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