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看到網絡上討論區有不少人分享有關無痛分娩的資訊,間中也會看到有不少誤解或疑問。這也顯示大家對無痛分娩很有興趣;而事實上,數據顯示60%以上在醫院分娩的媽媽,在分娩前及分娩期間都會考慮無痛分娩。究竟無痛分娩是否真的可以消除宮縮疼痛? 是否安全? 會否增加最後要剖腹產的機率?本文將為你一一解答。
什麼是無痛分娩?
準確來說,無痛分娩應叫作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在過程中會透過軟管直接將藥物送到脊椎麻醉下半身。不同麻醉科醫生或採用不同的藥物,但一般都包含了鎮痛劑(在不失去肌肉能力下止痛)和麻醉劑(失去感覺的情況下止痛)
無痛分娩(硬膜外麻醉)是分娩時最常見的止痛方法,因為有以下三個好處:
- 麻醉藥物只會留在硬膜外腔,並不會進入血液,因此不會循環給寶寶
- 能夠舒緩痛楚,同時媽媽仍然能夠保持清醒
- 在整個止痛過程中,由於使用鎮痛劑,因此媽媽仍然能夠保留部分肌肉能力,大多數都可以有足夠能力進行順產
無痛分娩怎樣進行?
首先,媽媽會在護士的支持下側臥,並在開始前先打鹽水豆進行靜脈輸液以防止血壓下降。然後麻醉科醫生把硬膜外針頭插入媽媽背椎的硬膜外腔,並在正確位置留下一根細而柔軟的幼導管到硬膜外腔。
硬膜外腔位於包裹椎骨的韌帶和覆蓋脊髓的膜之間,幼管將持續的輸送麻醉劑,為媽媽的下半身止痛。無痛分娩開始後,藥力大約在10至15 分鐘後生效,從而令媽媽的疼痛減輕。無痛分娩後,媽媽亦可能減少了急尿的感覺,而需要導尿管放小便。
假若在分娩期間中,由於種種原因而婦產科醫生最後決定要進行緊急剖腹產,麻醉科醫生亦可透過已經連接的幼管,增加藥物用量而讓媽媽再感覺不到下半身,一般情況下不需要進行額外的麻醉(除非媽媽的情況十分緊急,經醫生團隊商議後或需要額外麻醉)
針頭插入媽媽背椎的時候會痛嗎?
用作打硬膜外麻醉的針頭,因為需要放置細幼管在內,一般都會較抽血的針頭為粗;所以麻醉醫生在進行無痛分娩前或會在背部位置先用細小的針頭進行局部麻醉。有些媽媽在進行硬膜外麻醉時,會感到短暫的射痛或刺痛,但大部分不會有任何感覺。
當然,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媽媽當時正經歷分娩前的宮縮,打針的刺痛和宮縮的疼痛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無痛分娩安全嗎?
無痛分娩出現任何嚴重併發症或副作用都極為罕見。因為整個無痛分娩過程只需要使用很少的藥物來止痛,麻醉藥物亦不會進入血液,相比起一般的全身麻醉更安全。
當然,即使出現的機率不高,妳亦需要瞭解一些有可能會引致的副作用:
血壓
硬膜外藥物或會導致一些媽媽的血壓下降,因此需要持續監測媽媽血壓。媽媽也需要有靜脈輸液去避免血壓過低
疼痛/痕癢
有部分媽媽在進行無痛分娩後或會出現輕度背痛、頭痛、發燒、噁心等輕微副作用;此外,也會有小部分媽媽出現身體痕癢,或需要使用另一種藥物止癢
麻醉失效
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麻醉失效,麻醉效果未能覆蓋全身,可能只會達到半側身體有止痛效果,無法提供完整的疼痛控制。而在往後的一至兩星期,或會持續出現相對嚴重的頭痛。
無痛分娩會影響產程嗎?
截至現時為止,沒有明確的研究數據表明,無痛分娩會減慢整個分娩過程。
不過有研究發現,對於第一次陰道分娩的媽媽,使用無痛分娩後,或有機會增長第二階段產程所需的時間。第二階段產程,是指子宮頸度數已經全開,媽媽在助產士的協助下用力把寶寶推出來,直至到寶寶出世的時間。不過,媽媽亦不用擔心,因為該研究亦同時表明,這不會增加整個分娩(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的時間,也不會增加緊急剖腹產的風險。
參考資料
-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Medications for Pain Relieve During Labor and Delivery, April 2019.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 Clinical guideline [CG190] Intrapartum care for healthy women and babies. Feb 2017